秋   语       

  ——印象克勤

     刘云鹤 ▪ 文

      转载于:《安徽书坛》:到达济南站已是早晨5点多钟了,在火车站的水池边洗了把脸,赶紧拎着行李,寻着吆喝声和人流奔向由济南开往淄博的大巴,靠窗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,斯时,一脸的疲惫在晨风中还没有退去。少顷,一个个头不高,有点瘦弱的年青人上来,问了一声,“这里有人吗”?我答:“没有”!于是他将包抱在怀中,轻轻地挨着我坐了下来便寒暄了几句,待互报了姓名,他表示久仰,说他来自巢湖,哦!原来都是安徽老乡,两人也一下亲近和放松起来,况且是去同一个地方,话语也就多起来。这是1996年10月金秋的一天,在去山东淄博参加“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”开幕式的路途上与胡克勤第一次偶然相遇。

      16年犹在弹指间,之后,我们虽然在书协会议或书法活动场面常常碰面,然都来去匆匆,也少有交流,打个招呼,也就各自散去。我至今难忘我们在淄博度过的几天时光,我们不仅“出双入对”,而且“同居一室”,淄博张店太阳宫大酒店就是我们下榻的地方。克勤给我的印象是少言,喜欢倾听,偶尔也弱弱地表示一点意见,文质彬彬,满脸的书生气。在开幕式前的头天晚上,当我们去拜访中国书协领导谢云和刘正成时,他还有点羞涩,恰巧,刘正在和谢谈天,旁边还有中国书协展览部主任蔡祥麟,他们都坐在单人沙发上,我们也自报家门,他们示意我们在床边坐下,就关心地问起我们的学书情况,是自学还是跟老师学的以及对中国书协的展览还有什么意见等等,也顺便问了我们安徽书协情况。刘插言说“你们安徽承办的全国第三届中青展,办的还是非常不错的,安徽有一批年青人写的也非常好”!我说:“您主编的《中国书法》杂志在全国影响很大,我每期必读的”。他谦虚地笑了笑,用手指了指谢云,谦卑地说:“都是领导指导的结果”。因时间关系和他们明天的要务,我用手指捣捣克勤,示意他有没有什么要说要问的,他表示没有,我们便随即告辞,他们三位也起身站起。这一夜,我和克勤回到房间都激动不已,谈兴也浓起来,回味着领导们对我们的鼓励,心里头甜滋滋的,都对自己未来展开遐想。这一夜,我和克勤都失眠了。

      翌日,“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”如期在淄博博物馆开幕。开幕式热烈而又隆重,书坛大腕与政界高官云集,彩旗招展共欢声笑语齐飞。我和克勤随着拥挤的人流,走进高大敞亮的展厅,首先忙着去找自己的作品,克勤是用红色6尺宣纸写就的孙髯翁昆明大观楼楷书长联,一手纯正的褚遂良楷书,虽不娴熟,确也很见功力,我写的则是6尺行楷书《诗品》集句。楼上楼下,一遭下来,我和克勤都看得十分疲惫,但兴致还是那么高昂,毕竟我们在学书的路途上又攀越了一个山峰。现在回望,虽然当时还很稚嫩,但萦绕在心中的那份期盼和激动,一直在鼓励鞭策着我们,使我们在后来书法的追求上不断地渐渐成长成熟起来。短暂的几天结伴,开心欢乐,济南分手时还意犹未尽,克勤开始返程,我则去禹城访友。

      克勤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,不偏食不挑食,于楷书情有独钟,都十几年了,他一直在楷书的领域里孜孜以求,心不旁骛,由唐楷而魏楷,再由魏楷而唐楷,其楷书既有唐楷的体式和秀雅,又蕴含魏楷奇趣和古逸,这种范式在当今书坛,克勤虽不是唯一,但他的专心不二,在书法界还颇为鲜见,这次省书协举办的楷书20人展,他出示的5件作品中,虽也有其它书体,但楷书还是他的主打,这份坚守也就让我对他有了更高的期待,当然,这种期待不仅仅是超越自我,而且是凤凰涅盘。远足如克勤能走多远,如何冲出当下书坛楷书多“同化”的怪圈,这就要看克勤的修炼和智慧了。

      秋天令人怀想,秋天又令人多愁善感,遥想16年前的相遇,克勤的形象似乎就一直这样固化在我的脑海,尽管岁月浸染,略显沧桑,但拂之不去的仍是当年——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。

(作者系中国书协会员、安徽省书协理事、安徽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安徽省直书协副主席,曾任安徽省书法艺术研究院(现书法院)常务副院长,《安徽书坛》执行主编。)

刘云鹤先生近影

首  页 | 书家简介 | 书家剪影 | 书家履痕 | 作品展示 | 书坛动态 | 展事资讯 | 书法心得 | 艺闻趣事 | 书法工作室 | 联系方式
Copyright © 2015-2016 www.hukeqi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胡克勤书法艺术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