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楷书创作的风格取向
——胡克勤 ▪ 文

2016-05-18 来源:胡克勤书法艺术网

      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,已有数千年的辉煌历史。就楷书而言,从魏碑到钟、王小楷,再到欧、颜、柳、赵,可谓风格多样,异彩纷呈。

      古人云:“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,取法乎中,仅得乎下”。我认为楷书创作的风格取向问题是习书的重要一步,至于学哪一家、哪一派的字,要根据自己的喜爱和个性所定,不可能强求一律。人的个性各有不同,有的内敛,有的疏狂,有的冷峻,有的豪放;即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也有不同的情绪表现。所以,在选帖时要尽量靠近个人的性情,只有这样方可少走弯路,甚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。

      余性格内敛,喜好规正、秀逸一路的书风,故习书之始以柳公权为根基,取其要法,筑己规模结构;继学赵雪松,以求其神,行法作楷。通过长期的研习实践,我觉得在学书过程中不仅要勤学苦练,还要善思多悟,否则即使达到精熟、形似,终觉体现不出个人的风格,因而很难脱俗。傅山有“楷书不知篆隶之变,任写到妙境,终是俗格”之说,李北海有“学我者死,叛我者生”之感悟,这样的说法不仅深含哲理,同时,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书家对书法创作原理最深奥的领悟。受其启发,我在风格上由专向博取纵深发展,先后对历史上的一流书法家,如:钟、王、褚及魏碑《张猛龙碑》、《张玄墓志》、《龙门二十品》、《李谋墓志》、《李壁墓志》、《封君夫人长孙氏墓志》等近年来出土的著名碑帖,反复研习并分析其时代变迁对书家风格的影响,对书家风格进行定位,创作中力求实现“先与古人合,后与古人离”的临创过程。

      这里以褚遂良的风格取向进行如下分析:褚书是兼收欧、虞两家之长的结果,他的传世真书,以《孟法师碑》揉合欧、虞两家特色最多,然其发展创造,则始于《伊阙佛龛碑》。《伊》碑最显著的风格特色是用笔蹲锋行劲,这是吸取隋代真书《龙藏寺碑》的用笔发展所致,其后更熔行劲与秀美于一炉,形成褚书流派特点,其代表作为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。《圣教序》用笔方圆兼施,以行入真,运笔流畅飞动,如入空灵无迹之境。受其影响,余书不能说没有褚氏之势,或多或少也能看出些褚氏的形神和意态。

      我认为楷书的基本法则是点画运用、结字布白的艺术,而结构布白却涉及个人风格,要写得姿态生动,既要保持其重心的相对平衡,又要于平正中寓有险绝,这便是“楷书以静致动”的精妙之处。丰富而微妙的结构变化,是赋予楷书的活力所在。宋代的倪思在《评书》中指出:“大抵楷法贵于端重,又要飘逸,故难二全。”于是,我将《倪宽赞》、《大字荫符经》结合起来研习,探其发展轨迹,上溯寻源,特别是汲取魏碑、简帛遗风。我觉得唐楷书法的特点是结构严密,趋于规范化,书势由古朴走向妍美,而魏碑墓志则是千碑千面,朴拙雅逸,摩崖石刻更是开张奋发,奇态横生,清爽劲利,独辟格局。这些皆是挖掘楷书特质,研创风格之源泉。所以,在学习古人经典碑帖时,也要有弃和取的选择。个性的东西未必全是好的,它虽是书家风格的表向,但往往是书家时弊流俗的一面,要弱化或弃之;共性的东西要深掘汲取,包括:笔法、字法、章法和墨法等。同时,不局限于一碑一帖,要多元化地拓展,不求精工,但求趣味和字内含金量。博采众长,文质至上,为我所用。

      楷书创作的风格取向,对一个书家来说往往是十年、二十年甚至一生勤耕砚田不缀,或通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积淀。我认为积淀毕竟是积淀,它最多只能说是一种现象或名词。值得我们注意的是,必须了解“积淀”本身所能代表的、反映的、说明的问题,说白了就是注意“积淀”产生的过程,只有这样,方能使我们正确认识楷书创作风格取向这一问题,从而在认识中提高,在实践中定位。

首  页 | 书家简介 | 书家剪影 | 书家履痕 | 作品展示 | 书坛动态 | 展事资讯 | 书法心得 | 艺闻趣事 | 书法工作室 | 联系方式
Copyright © 2015-2016 www.hukeqi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胡克勤书法艺术网 版权所有